衛教天地

| 醫憲診所 胃腸肝膽、內科 小教室 |

▶ 原來這就是胃潰瘍|胃腸肝膽

 

常有胃疾的病人好奇,為何以內視鏡檢查發現有嚴重的胃潰瘍 ,卻不會感到疼痛?而為什麼有病人明明只是胃發炎,卻有明顯的疼痛感?究竟惱人的胃疾是潰瘍還是發炎?何時該做胃鏡檢查?以下整理「五個」大家不可不知的重點,帶您認識「胃潰瘍」:

 

  • 什麼是胃潰瘍?

胃屬於重要的內臟器官,其位置在人體的「左上腹」,胃壁本身有一層保護的「上皮粘膜層」,當人類處於壓力之下或其他病理因素,會讓胃上皮黏膜脫落而形成潰爛傷口,這就是「胃潰瘍」( 同理,與胃緊密相連的十二指腸,若其上皮受損產生潰爛傷口,則為十二指腸潰瘍)。

 

  • 為何「有時」胃潰瘍不會有明顯的疼痛感?

胃臟器的「感受神經」不同於「體表神經」,其傷口的疼痛表現不會直接做對應反射,不像皮膚一有些微傷口,就能在該處產生明顯的刺痛感。當胃潰瘍時,雖有時會以「疼痛」做表現,但更常以「長期反胃、上腹悶脹、噯氣(飽嗝)、消化不良」呈現,真正「左上腹明顯疼痛」的不多,這就是為何有人即使胃潰瘍到「即將」胃穿孔甚至胃出血的危急狀態,也可能不會有明顯的痛感;然而,若一開始就有明顯的左上腹疼痛感,仍暗示可能有非常嚴重的胃潰瘍。另外,部分胃潰瘍患者會有「後背痛」的臨床症狀,這是神經造成的「牽引痛」所導致。

 

  • 什麼原因會造成胃潰瘍?

在台灣,造成年長者胃潰瘍的常見原因為「消炎止痛藥、抗血栓或抗凝血藥物」的長期使用;而年輕人的胃潰瘍,「幽門桿菌感染」則是常見的危險致因;少數人會因為生理/心理壓力,產生「壓力性潰瘍」( 註:壓力性潰瘍的診斷,需「排除」造成胃潰瘍的其他可能因素後,才能做確認 )。

 

  • 吃藥後症狀改善「還需要」做胃鏡檢查嗎?

只是短期的胃部疼痛,以藥物治療1-2週後,若症狀明顯改善時,一般建議暫做觀察,不需急著做胃鏡檢查,因為極可能僅是輕微的胃發炎;然而,若是長期性的胃痛、其他胃相關不適,或用藥後症狀仍反反覆覆,就會建議安排胃鏡檢查,避免因嚴重的胃潰瘍,造成日後胃穿孔或胃出血的危險狀態。「胃鏡檢查」除了可觀察胃傷口的潰爛程度外,也能於必要時一併做病理切片化驗,以釐清胃潰瘍的原因 ( 如受幽門桿菌感染或本身癌變 )。

 

  • 哪些徵兆可能是「胃癌」而不僅是胃潰瘍?

長期性的左上腹疼痛 ( 超過2-3個月 ),並伴隨「血便/黑便、貧血、體重減輕、食慾下降、噁心/嘔吐」等情形,可能是胃潰瘍導致外,還可能是「胃癌」所造成,須及早安排胃鏡檢查,排除胃臟器是否已有「癌腫瘤」發生。 

 

胃潰瘍所造成的各種不適,不只會影響病患的生活作息,還影響著患者的食慾,使整體的營養健康狀態衰退,此外,胃潰瘍拖久了,更可能產生癌變,因此,如有胃部不適的相關症狀,及時的診斷與檢查,才是有效治療胃潰瘍的關鍵。

© 2024 醫憲診所 - 胃腸肝膽科、內科|All rights reserved

© 2024 醫憲診所 - 胃腸肝膽科、內科
All rights reserved